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

好事吸引力!秘密沒有告訴你的事情!

大腦秘密    轉載自商業周刊

「三歲定終生」、「基因決定論」都錯了! 


2500年前,孔子說:學而時習之;如今,大腦科學提出了更多證據,只要多接觸、多學習、多刺激,25歲以後,你仍可以重塑大腦,扭轉平凡人生…… 

文●陳雅玲 研究員●陳竫詒 

2500年前,孔子說:學而時習之;如今,大腦科學提出了更多證據,只要多接觸、多學習、多刺激,25歲以後,你仍可以重塑大腦,扭轉平凡人生… 

二OO七年開春,國內書壇即將出版一本韓國新書《為什麼他們會有錢——探討富翁的大腦秘密》(麥田出版)。作者柳尚遇醫師,是韓國SBS電視台節目「Brain Korea」的顧問,該節目邀請演藝界人士接受測試,看誰的反應最接近富翁之腦,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。 

在節目的前製階段,柳尚遇就和SBS電視台完成一項實驗,透過觀測大腦變化,來揭示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,和平凡上班族間的差異。這是運用美國杜克大學胡特爾(Scott Huettel)博士的研究結果:富人的一切奧秘,盡在大腦。 

當理性遇上感性 前額葉皮質,正是決策勝負關鍵 

胡特爾是《磁振造影在認知神經科學上的應用》作者,透過大腦照影技術,觀察人們做決策時腦部的運作模式,美國《Money》雜誌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也曾報導過。他發現人腦習慣透過經驗,找出一定的模式,作為預測未來的依據。當模式被打破時,會刺激腦中掌管情緒的杏仁體,產生害怕焦慮,而促使人採取逃避。

這種由「感性腦」—杏仁體,來主導的情緒反應,正是很多人在做決策時失敗的關鍵。

胡特爾和柳尚遇發現,成功人士不同。當逆境出現,這些人的腦部是由「理性腦」—大腦額葉皮質來主控,「感性腦」並未掌控一切。大腦皮質一般被稱為腦的CEO,統籌人的理性、邏輯思考,成功人士的大腦CEO特別發達,恰好呼應了他們的成就。

但,這是否意味著富翁的腦子已經贏過大家,一般成年人,只能想著自己不發達的大腦皮質,感嘆自己無法做聰明理智的決策嗎?

幸好,答案不是那麼悲觀。大腦科學這十幾年來的突破性發展,讓我們打破「三歲定終生」的迷思。大腦的可塑性,讓成年人依然有機會重新改造自己的大腦,進而追求成功人生。

你可以「亡羊補牢」 發育完成的大腦,仍可藉學習活化

由於大腦照影科技的進步,二十世紀九O年代開始,全球先進國家都投入這個過去最奧秘的領域——大腦科學。美國由老布希總統決定「腦的十年」計畫;歐洲共同體通過「EC歐洲腦十年」計畫;日本有「腦科學時代」;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則發起「學習科學與腦的研究」項目;世界著名大學紛紛建立起跨領域的研究組織,而權威科學期刊如《Science》和《Nature》,幾乎每一期都有最新成果發表。透過科學家的努力,這十餘年所獲得的大腦科學知識,高達總量的九五%,三位科學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。這些研究打破了過去對腦的一些迷思。

首先,大腦神經元細胞的發育底定時間。過去,科學家們相信腦殼下的灰質與其中的神經元細胞,在出生前或出生後不久的某個時刻就已經大勢底定,而且一生中幾乎不再改變。現在發現這是錯誤的,我們的腦非常具有變化能力,人類確實可以終身學習,甚至改造自己的人格特質。

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影像研究所發現,人的大腦神經元發育完成的時間,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早。「理性腦」部分,頂葉的灰質十二歲才完成發育過程,顳葉要到十六歲才完成生長,最後完成發育的,是具備假設、洞察未來、歸納分析、邏輯推理的前額葉,則要到二十至二十五歲才底定。

另一項重要發現是,學習的主要因素,不在於神經元的數量,而在於個別神經元之間是否產生連結。所以,即便大腦發育完成,神經元數目不再增加,人的學習力還是可以持續提升。亦即二十五歲之後,人類可以藉由學習刺激腦力——也就是腦神經元的連結。

科學家發現,每次我們從事新的學習,就會在神經元的網路中,連接出新的路線。在英國BBC廣播電視公司製作的紀錄片「腦當益壯」(The Human Mind)中,以登山者穿越兩山之間的峽谷為比喻。以查某個英文生字為例,當第一次訊息傳來,就好比向對岸丟出一個綁著繩索的鋼錨,沿著繩索越過對岸,十分辛苦的連接起神經元之間的小縫隙。但重複多次之後,神經元連接處(軸突)表面的「髓鞘質」強化了,就像通路已經由繩索變成吊橋,訊息便可快速穿越,看到那個單字就可以不假思索,直接反應。

你可以「發揮想像」 腦中模擬上健身房,就能練出真肌肉 

這裡可以發現,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說出的「學而時習之」,確實有科學根據。當學習範圍越寬廣,一千億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越密,訊息傳遞的速度就越快。

以強調終身學習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例,他的學習是有計畫、有系統,有紀律的。他在半導體專業範疇的學習,一輩子沒有停過;進入管理階層,又開始學習財務;回到台灣,則強化對國內政經環境的認識。此外,他還喜歡音樂、歷史…,在他的大腦中,神經元的連結必然密如蛛網。

張忠謀還說過,他對客戶的財務報表非常注意,重要客戶的資料兩週看一次,記下重點,並溫習。如果以大腦照影技術觀察他的大腦,應該可以看到他腦中已為這些客戶建立起特別的迴路。當他一想到這家客戶,迴路上的電流一定跑得飛快,立刻湧出許多數據和資訊,來幫助他做出準確的判斷。

談到腦的學習,甚至連運動都可以借助大腦科學的最新發現。在BBC的紀錄片中,向奧運進軍的英國體操選手在教練指導下,學習「視覺化練習」——在大腦中不斷想像自己如何做出每一個完美的動作。等她真正上場時,腦中神經元連結的路徑已經安排好了,腦部將電波訊號傳往肌肉,身體便照著執行。經過腦的「視覺化練習」,她可以完美的完成以前難以克服的高難度動作。

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甚至發現,只要人在家中,想像自己在健身房奮力的舉起健身器材,似乎看到自己臂上肌肉跳動,汗如雨下,就會真的練出一身肌肉,效果是花錢上健身房的一半。

大腦科學家發現過去人們的經驗之談,如「三思而後行」、「觸類旁通」、「舉一反三」、「靈光乍現」,其實都有科學的根據。善用多接觸、多練習、多思考的方法,刺激我們的大腦連結,可以幫助我們打造周密而靈活的思慮,達到所謂的成功。

但,這是有前提的——學習必須夠寬、夠深,才可刺激腦子創新。最近,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大腦照影科技,對人腦的電波監測,結果發現受測者在苦思時,大腦右側顳葉的「前上顳回區域」活動明顯增強。並且,在「頓悟」前O.三秒左右,突然產生出高頻的腦電波。科學家推測,這正在於促使大腦將看似不相關的資訊進行集結,使人們在其中找到先前沒有發現的聯繫,從而「頓悟」出答案。


本篇文章出處:商業周刊第1059期
作者:商業周刊第1059期
 
【好事吸引力】這是一個古老理論,卻是新顯學祝你心想事成!是祝福朋友很棒的吉祥話。
然而,很多人「心想」,卻無法「事成」:
「我每天都很想中樂透,為什麼還是發不了財?」
「我很想減肥,可是體重還是天天增加!」
「物價上漲,我跟老闆要求加薪,卻換來一頓臭罵!」
心想,要如何事成?心想事成三部曲,簡單做到心想事成!
延伸閱讀》好事吸引力 *FREE文章

【心想事成首部曲】大聲說出「我要!」
你知道,你想要什麼嗎?你確定,這真的是你最想要的嗎?
這是兩個關鍵題,如果答不出來,
你的人生可能處於混亂的次序中,更別提心想事成了。
心想事成的第一關,就是要釐清自己的想望,且不斷提醒自己這個想望。
不然,就會淹沒在腦海中的千萬條想法裡。沒錯,是千萬條!
根據統計,每秒鐘,大腦會處理高達四千億位元的資訊,
但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的兩千位元!
換句話說,如果你的想望,沒有不斷在腦海裡重複出現,很快,就會被淹沒。
你,要非常清楚向宇宙下的「訂單」內容;越清楚,越容易「事成」。
如果你的想法很模糊,甚至邏輯打架,
你發出的頻率也將如此,回應你的,也是混雜的結果。
延伸閱讀》九把刀立志超越金庸:被嘲笑的夢想 才有價值
延伸閱讀》28歲Janet玩遍38國:無論做什麼 都要去旅行
延伸閱讀》經營之神么兒戰勝癌症:相信自己有救 所以不怕

【心想事成二部曲】勇敢踏出舒適圈

你明明知道自己很胖,運動很重要,卻總是挪不出時間嗎?
你很清楚負利率時代來了,錢會越變越薄,
但你寧願窩在沙發看電視,也不把證件準備好,
去銀行開基金帳戶?
你的心想已經夠清楚了,為什麼總是沒有執行力?
要改變,你得先學會不斷想像自己改變後的模樣,
讓這幅美好的藍圖,強化你的改變動機,
督促自己離開舒適圈,建立全新習慣,成就新願望!
當你試著改變,新的驚奇、新的喜悅,
會伴隨著你的執行過程一塊來到。
勇敢踏出舒適圈,前進!
延伸閱讀》便利貼貼滿抽油煙機 歐巴桑變研究生
延伸閱讀》開創新領域當老大 天文博士跨界成史學家

【心想事成三部曲】用正向頻率導航

眼看著快要跑到終點,怎麼,偏偏被路上的石頭絆倒呢?
明明,你快要升官了,怎麼總部突然殺出個程咬金,擠掉你的位置呢?
心想事成,不等於一帆風順。
當你跌倒時,千萬不能懷疑自己,因為負面頻率一出現,
就會相對吸引負面的人、事、物,讓自己越挫越低落。
雖然心理學研究,人們遇到挫折時,九成以上的人會陷入負面情緒,
但你仍然要學習調整自己,當那一○%正向面對挫折的人。
因為這是可以練習的,在腦神經學上,人的思考模式是可以被塑造出來的。
你可以被途中的石頭絆倒,但絕不能放棄!
如何面對挫折,其實只是一念之間。這已經是最後一哩路了,加油!
延伸閱讀》一路把爛牌變好牌 熬成外資明星分析師
延伸閱讀》憑梭哈的決心 韓劇大王從絕境東山再起
【活動】2008年一定要做的事 - 錯過了,再也沒機會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如有興趣請留下資料